科銳(Nasdaq: CREE)宣佈推出新款XLamp大電流(High Current)CMA系列,為金屬基COB元件帶來更高的流明密度和光效。
CMA系列COB元件針對大驅動電流進行優化設計,最高
科銳(Nasdaq: CREE)宣佈推出新款XLamp大電流(High Current)CMA系列,為金屬基COB元件帶來更高的流明密度和光效。
CMA系列COB元件針對大驅動電流進行優化設計,最高
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及SEMI(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)共同主辦的「PV Taiwan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」2017年邁入第11屆,於10月18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,共徵集10國145家廠
鴻晶新科技公司10月18日至20日參加太陽光電展,在南港展覽館I區0902攤位展出,並於19日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在展場會議室舉辦「黑硅設備說明會」,歡迎參加。
盈通科技代理銷售不斷電系統(UPS System)及KSTAR太陽能逆變器(PV Inverter),也是Power Quality Device(AHF/SVG)設計規劃專業廠商,提供太陽能、機房電力品質改善的完整解決方案。
菲凡能源科技去年12月榮獲105年國家永續發展獎,名震一時,近期得到客戶以訂單「投票按讚」,來自多家重量級大廠的訂單實質落袋,有別於去年屬於形而上的榮耀加持,再度引起市場噪動。
向陽優能是太陽能系統龍頭廠,董事長陳貴光指出,太陽能的建置技術不難,但牽涉安全保障、長期荷重及20年發電穩定度等細節,就會拉高門檻。台電與業者簽立20年合約,時間是最大的考驗,系統商的品質與服務為首要考量。向陽優能重視長期的經營與保障,業主也關切廠房的風險,以此立場把關每個細節,因此歷經幾次強颱,未有出險的紀錄。
全台首部太陽能捐血車出現在嘉義,這是由天晴能源公司捐贈太陽能面板,為嘉義捐血站「公園1號捐血車」戴上太陽能帽,能夠自主發電,讓民眾看到綠能科技的無限可能。
今年是地面型太陽能電廠發展元年,今後如何加速開發更多新案場,為當務之急。發展地面型電場首先要面對土地整合問題,資金及人力也構成進入門檻,將多數業者拒於門外。「農光互補」、「漁光互補」為業界打開另一扇希望之窗,也為政府發展太陽光電產業大大加分。
開陽集團旗下眾多子公司,在PV Taiwan 2017展出各種太陽能系統組件,並以自有品牌POWER MASTER,對國內外市場進行銷售。開陽在國內的太陽能電場總裝置量約233MW,為全台最大EPC廠,實績遍布全台,並與眾多知名企業合作,發揮最大的吸睛效果。
天泰能源集團目前全台擁有運轉中的分散式太陽能電站超過400座,資產規模達到60億元,合計超過102MW,大約為30萬坪屋頂面積,二氧化碳的年吸收量相當於4,135座大安森林公園,為太陽能開發、投資與維運的綠色標竿企業。
元晶太陽能科技在PV TAIWAN 2017,攜手子公司厚聚能源開發及知名車商共同展出,並結合上下游合作夥伴展出智慧能源家用電網,為今年展場最大之參展廠商,展現領跑光電產業的強烈企圖心;獲得VPC認證的高效能太陽能單多晶模組、最新趨勢的half-cut半切模組、雙面發電模組BIFACIAL及黑硅模組等先進技術,均為今年展場的焦點。
威光自動化公司投入綠能產業近10年,4年多前因應市場趨勢,從根基穩固的單多晶模組設備全面切入CIGS薄膜太陽能及HIT電池,如今已成為國內太陽能製程技術及設備領導廠之一。由於這個改變,威光在太陽能、面板、鋰電池三大主業之後,以新增薄膜太陽能業務,為未來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。
雲豹能源科技成立至今一年多來,開發持有的太陽能電廠裝置量已達65MW,包括今年陸續得標北台灣最大埤池水面型太陽能標案14MW(桃園石門)、南部最大滯洪池浮力式太陽發電系統標案12MW(高雄),同時拿下全台最大台中文山掩埋場6MW標案,本月更取得造船大廠台船公司17.6MW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標案,傲人的成績將在PV Taiwan 2017大放異彩。
臺南擁有日照充足、產業鏈完整的綠能科技發展優勢,市府推動陽光公舍、陽光屋頂、陽光社區、綠色廠房及農業大棚,打造低碳綠能的幸福大臺南。100年啟動陽光電城專案計畫至106年9月止,取得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同意備案件數達4,098件,裝置容量逾331MW,年發電量達4.2億度,相當於155%曾文水力發電廠年發電量,減碳量達22.6萬噸、相當於695座臺南公園,在第三屆APEC能源智慧社區倡議最佳案例評選的197件投稿中脫穎而出,獲得低碳示範城鎮金質獎。
嘉義市積極推動以再生能源(創能)、節能及儲能為主軸的「千屋計畫」,市長涂醒哲9月13日帶領市府團隊,參訪德國能源村Feldheim,從風力發電、生物沼氣發電、太陽能發電,完整了解能源村的發電體系與供電用電狀況,做為建設太陽光電儲能示範城市的參考。2017再生能源週,更攜手臺大新能源中心、中華電信及善騰公司等產官學三方合作,以「千屋計畫」為展示內容。
在阡陌交錯的農田間,豎立起一排排的太陽能板,將成為未來台灣農村的新景觀。這在業者口中稱為「營農型」的太陽光電系統,在國外已行之多年,在歐洲各國及中國均有案例。